a.听力材料循环反复听
以分级读物举例,拿一本书来为锻炼听力,至少可以听3次。当然这里提到的反复听,并不是以背文章为目的。
初听,引导孩子先不看文本内容而是关注图片,让孩子猜测一下大概发生了什么;第二次听,可以针对文本内容提1-2个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这里的问题可以基于文本中的关键词来设置;
第三次听,也就是孩子在读完文本之后再回过头照着文本内容听一次。
这样做的原因是确保孩子在阅读中接触到的新词或常用词能够掌握且在听力中能听懂。
听说读写,听力词汇量应大于认读词汇量,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自然拼读或者其他方法我们能听懂却不认识这个单词是正常的,但是认识这个单词却听不懂是不正常的。
所以我们需要将认识的单词转化成自己“听力词汇量”的那些单词。
初次听,跟着音频浏览一遍图片,读到标题 The Mitten 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封面上的mitten加深印象。正文部分,结合音频可以关注到不同动物的名字,通过动作呈现“got into”,以及文中动作的拟声词等等。
第二次听之前,我们观察到文中,有像反复出现的cold、mitten的词语,可以围绕这样的关键词来设置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如“Where did the ant got into?” “How did the rabbit feel?”等等。
最后一次听之前,可以结合第二次听时带着的问题,让孩子先读一遍绘本,用文本中的句子回答之后,再顺一边全文,加深对文章的故事理解。有发音不准确或理解不到位的单词可以在最后一次听时解决掉。
最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词以及读错或难懂的词做上记号或做好记录方便复习巩固。
以上是给大家结合分级读物的音频举了一个例子,大家可以在孩子做分级读物阅读时候试一试这样的方法。
b.补充输入,选报课程
前面提到如何在阅读中结合听力提高词汇量,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增加听力词汇量呢?
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浸入式学习的环境。
浸入式英语教学理念近年来被普遍宣传,像gogokid、瑞思、英孚等线上和线下培训机构都在教学体系中结合了浸入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
那什么是浸入式学习呢?通俗来说,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全英文的学习环境,往大了说走到英语国家,周围的所有人都说英文,所在的环境都是英文,我们便能接触到一个纯浸入的环境。往小了说,如果是在一间教室,包括课堂的环创和板书,以及老师的口语表达都是英文,那我们在课堂上的这段时间也可以叫“浸入”。
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做到类似的浸入,哪怕只是口头上的表达,跟孩子商量好某一段时间内我们用英文来交流,更多地把信息的输入和口头的输出相结合,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表达。
比如,在家里做家务时可以接触到的词汇,“sweep the floor”“do the laundry”等等,这些固定搭配的反复出现对孩子听力上的词汇量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在生活中多加运用和交流之外,建议也可以选报一些英语课程。选报课程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更多的英语环境以供接触听说,当然机构众多也都不尽相同,需要大家谨慎选择适合孩子的,如果有相关的问题可以来咨询我。
c. 合理利用资源
刚提到的提供浸入学习环境,有家长可能会问自己英文不好,家里没有人会说英语该怎么办。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在家里可以用来“听”的资源。
推荐的资源都是一个出发点,增加词汇量的前提就是有大量听和读的输入。所谓资源,更多是辅助大家去做听和读,具体的使用频率和方法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和需求来定。
- ELF Kids Video
这部动画片主要是用来学习词汇的,一共有113集,每集都有不同的主题包括衣服、食物、身体等等。
视频中围绕着主题展开介绍单词,由于单词的量比较大,建议可以一节视频分几次来看,让孩子在看的时候可以做好摘录,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
比如,以下是健康主题中的内容,标红的单词即该主题下的关键词,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单词的发音,其次做好摘录可以让孩子做造句的练习等等,一来加深对单词意思的理解,二来在语境中感受单词的运用,可以在听力过程中帮助孩子更有效地掌握单词,而不是看仅仅一个单词来学习。
2.Super Simple Songs 闪卡
给大家推荐的这套闪卡只是众多单词闪卡资源中的一个,大家可以利用好手头有的闪卡资源,或者在平时积累单词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制作单词卡。
此外单词卡也可以用来做猜词,图文匹配等等不同类型的亲子互动,帮助提高孩子的听力和积累词汇。
- 自制词汇本
除去以上介绍的现成的资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积累制作一个词汇本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当然,我们在做摘抄的过程中不限于单词,还可以讲词组、句子结构等等一并做记录。因为在英语听力中,我们不是听每个单词理解其各自的意思再连词成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而是通过整段话的听读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建议我们在制作词汇本的时候也可以记录结合情境相关的句子,方便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更高效地回忆起单词的意思。